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長期照顧險較貴但多能保本 殘扶險較便宜 小資族可負擔 長照險那麼多種 如何挑適合自己的?

長期照顧險較貴但多能保本  殘扶險較便宜  小資族可負擔 長照險那麼多種  如何挑適合自己的?

2017-09-21 15:02

高齡化已成趨勢,做好老後的風險管理與財務規畫變得更重要。長照相關保險是許多人的選項,但若買得不夠或是選擇錯誤,反而花錢又沒保障。

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曾向媒體透露,母親失智臥床十年,家人為了照料母親,奔波於醫院間,後來請了外籍看護,但很多事情仍須親力親為。有鑑於母親的前例,張善政去保了長照險,以降低獨子將來承受的照護負擔。

隨著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在高齡階段成為被照顧者,不論是因為老化、意外、患病……。儘管政府祭出長照政策,但只提供基本的照護資源,而八月底,行政院准許保險業等企業可投資住宿型長照機構後,雖有望提升國內部分長照服務品質,但想享有品質較好的長照服務,所費不貲。此時,透過保險公司推出的長期照顧相關保險,包含被統稱為「長照三寶」的長期照顧險、特定傷病險與殘扶險,有機會轉嫁照護費用。

不過到底該怎麼保、保多少才夠用?是大部分要保人的頭痛難題。

試想,照護機構每月收費約二萬至四萬元,聘請外勞每月約二萬元,還有輔具、生活用品等消耗支出,算一算,長照支出每月合計就要四萬至八萬元。對此公勝保經鑫沄事業部總監孫羚沄表示,「不論是長期照顧險、特定傷病險或殘扶險,至少要保到將來能月領三萬元以上的程度,且應優先考慮終身險,以免保障中斷。」而且,這些保費隨著年紀增長而變貴,還可能因為既往症而拒賠,趁著年輕、保費相對便宜時投保,好過將來想保還可能保不到。

以這個標準,每月三萬元以上的給付,到底要多少保費才夠呢?不同族群又適合什麼險種呢?以下分別就「長照三寶」說明:

 

長期照顧險 適合屆退且只有獨生子女者


長期照顧險的優點是不管罹患什麼疾病,皆以「狀態」來判定是否理賠,「吃飯、穿衣、沐浴、行走、如廁、移位」,上述能力中,若喪失其中三種;或對時間、人物、地點三項中有兩項無法分辨,就達到理賠條件。但這樣的理賠條件幾乎是要達癱瘓程度或是中重度失智,理賠條件不易達到;且每次要請領定期保險金時,每年或半年須帶著行動不便的被保險人找醫師診斷,再提供醫師診斷證明書給保險公司,程序繁瑣,甚至一旦身體狀況漸趨好轉而不需要長照時,就中斷給付保險金。此外,大部分的長照險已內含身故保險金,平均來看,保費比起特定傷病險及殘扶險都貴。

不過,還是有適合投保長照險的族群。台灣人壽商品一部副總經理賴玉菁建議,屆齡退休者為長期看護高危險群,其所得較高,可考慮投保終身長期照顧險;孫羚沄則解釋,長照險可作為資產移轉的工具,有「保本」的身故保險金,身故給付不列入遺贈稅中,可以遺產規畫的目標,將財富保留給下一代。

 

特定傷病險 家族有特殊病史者優先考慮


至於特定傷病險,顧名思義,保障的即為保單所列的幾個疾病。當家族有特殊病史,如腦中風、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可優先考慮投保特定傷病險。

然而,永達保經處經理劉正順說,特定傷病險只保障保單所列疾病,範圍有限。另外要注意,即使罹患保單上列出的疾病,還要符合保單對這項疾病的理賠定義。譬如罹患阿茲海默症,特定傷病險通常規定須達到日常生活能力喪失才給付保險金,理賠條件比長照險更嚴苛,所以親人有遺傳病史,且病情嚴重到無法自理生活的程度,才較適合投保。

 

殘扶險 適合單身、夾心族、危險職業


殘扶險不限因意外或是疾病而導致的殘廢狀況,皆可依照殘廢程度依比例理賠。譬如脾臟切除或一手食指缺失屬於十一級殘,在殘廢等級中屬於最輕微的,有保單便可提供保額的五%;而雙目失明屬於一級殘,由於殘扶險保單都規定,一至六級殘廢能獲定期給付,因此雙目失明除獲百分之百一次保險金,還可獲得定期給付殘廢扶助保險金。

簡而言之,長照險與特定傷病險的認定只有賠與不賠,結果不是○就是一,而殘扶險可依照殘廢程度依比例理賠。

孫羚沄及劉正順都說,由於殘扶險保費相較長照險及特定傷病險便宜,且理賠條件寬鬆許多,適合多數人來投保,尤其以下族群可優先考慮。

一是三明治族群。今年滿四十五歲的張富強,身為廣告公司主管,年收入八十萬元,是家裡經濟支柱,每天工作忙碌且加班應酬多,雖然每年已花約五萬元在保單上,仍擔心一旦自己倒下,誰照顧家人?

賴玉菁分析,像張富強這樣的三明治族群,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因此可採用「雙十法則」,以總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考慮保費,扣掉五萬元已經投保的保費,張富強可投保繳費二十年期,年花二萬五千二百元、每月付二千多元保終身殘扶險。保費負擔在總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以內,將來若不幸出事導致一至六級殘廢,可領一次給付殘廢保險金一百萬至二百萬元,及每月二萬至四萬元殘廢照護終身保障。

二是單身族。高小姐今年四十歲,她自己開服飾店,每月淨利潤約十萬元,她享受單身貴族生活,從沒想過要結婚,原本手上有年繳四萬多元、月繳保費三千多元的醫療險及年金險,但仍擔心自己老後沒有親人可以照料她。

像高小姐這種單身族,同樣可以運用雙十法則來規畫,加保殘扶險。以每年繳五萬零六百元、每月拿四千元的終身殘扶險(加上每月已繳保費三千元,每月約繳七千元,保費支出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以內),日後若發生須理賠狀況如一至六級殘廢,除了有一百萬至兩百萬元一次給付殘廢保險金保障外,每月還可領四萬元殘廢照護終身保障。

再來看看,二十五歲的小王,畢業就開始做業務,每月拿三萬元底薪,靠著騎機車大街小巷見客戶來跑業績。

小王收入不高且不穩定,負擔保費能力有限,需要有保險轉移工作的危險,此時,投保殘扶險是不錯選擇,假設投保每年付一萬六五六○元、月繳保費一三八○元的殘扶險,一旦發生意外導致重殘,至少可領三萬至六十萬元的一次給付殘廢保險金、三萬至六十萬意外殘廢保險金,以及每月三萬元的殘廢生活扶助金。

倘若你心懷隱憂,不如付諸行動,檢視手上的保單,透過長照三寶的投保規畫,減低未來長照需求的經濟壓力,不僅降低自己的憂慮,也是愛家人的展現。

 

長照險

▲點圖放大

 

長照險

在校園推動閱讀已20多年的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張采珍認為,要養成孩子的閱讀素養,得回歸到閱讀最本質的「鐵三角」,「三角形對應到的三個元素,分別是傾聽、思考、表達,要努力的就是從這些元素出發、深化。」

所謂「傾聽」是指,看得懂、聽得到,釐清了字裡行間的想法與概念之後,才能發展、形成觀點;「表達」則首先要有想法或疑問,也要有表達的意願,願意跟別人分享、交流,再進而思索如何遣詞用字、怎麼完整說出觀點。張采珍強調:「傾聽跟表達,都需要有思考,思考可說是最根本的。」

曾志朗指出,要深化這三個基本能力其實並不難,最好的方式就是常常跟孩子共讀、聊書。「從小開始就每天撥時間跟孩子一起讀書,慢慢的,就會養成習慣。而閱讀之後的談話非常重要,要讓孩子願意跟你聊書,有對話、有討論,對話會產生『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孩子可以在表達過程中整理想法。」


國際最新焦點:數位閱讀素養

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也說,如果只是單向的閱讀文本,可能只是全盤接受或不接受文本中的觀點,透過對話,才能產生不一樣的觀點,有更豐富的想法。

陳昭珍指出,「自己能夠沉浸於閱讀,被吸引住、跟文本對話,然後跟其他人對話。透過對話,補足自己想法中的空洞,產生批判性思考,」她認為,這是閱讀的最佳境界。

數位閱讀素養則是國際上最新關注的焦點。陳昭珍說明,數位閱讀包含了定義問題、蒐集訊息、瀏覽資訊、處理和組織資訊、表達、統整與解決問題等過程。

過往的閱讀,大多是屬於單一文本、線性的、連續性的閱讀,但網路閱讀不同,是連結型、網絡型的,讀者要能夠知道在網頁上或資料庫中,如何做連結,如何找到想要的東西、抓到重點。這裡面包括線性文本跟非線性文本、連續性跟非連續性的型態,是更多元的。

「而要能整合運用多元的文本,有個大前提,就是要有閱讀文本的能力,」柯華葳強調,孩子小時候、最基本的紙本閱讀,還是要留住,最好在5歲之前就培養。父母要翻開書、跟孩子一起唸書,讓孩子慢慢的熟悉文本、文字,「有一段安靜不波動的時間,去學習閱讀。」

曾志朗也說,經典書籍的閱讀是基礎,而網路資訊,則是幫助我們想法活躍、能夠反思,這是相輔相成的,能讓人們的閱讀更豐富、有更多層次。「不要因為新的網路閱讀偏廢了經典,而是從各種方式增加閱讀的能量,畢竟,應付世界變動的唯一力量,就是閱讀。」



教育現場推閱讀,強調興趣的提升

台灣校園推動閱讀,源起於2000年。當時曾志朗上任教育部長沒多久,就端出了全國性的兒童閱讀政策,挹注大量資源到各個教育現場,積極推動閱讀。

「那是台灣第一次有最高的教育行政長官全面推動閱讀,大家真的都動起來了。在這之前,大多是出版社或有熱情的老師在單點推動而已,」台北市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回憶。

「原本大家推得興致勃勃,結果卻被打臉了,」林玫伶說,2006年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施測、2007年公布結果,台灣孩子的閱讀興趣竟然敬陪末座。「老師沒有規定要閱讀時,孩子就不讀了,孩子在過程中也許享受閱讀、也許覺得閱讀有趣,但心中總認為這是學校規定的活動,並沒有內化成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這讓大家都很震撼,也讓閱讀推動的方向有了大轉變。第一,要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老師在這過程中,要降低紙筆的作業,例如減少報告量、減少學習單等等,避免讓孩子『反胃』,」林玫伶說。閱讀的類型,也從過往的繪本為主,開始增加小說、傳記、散文等等,文字量大。這是很重大的改變,也是受到PIRLS的影響。

第二個重點,是促進閱讀理解。如今閱讀理解成為顯學,有許多人在推廣,就是源起於此。第三,則是閱讀評量受到重視,但不是傳統考法,而是兼顧不同理解層次。
林玫伶說,現在孩子的閱讀更蓬勃,多數大人都能尊重孩子多元閱讀的興趣,各式出版品愈來愈多,載具也非常多元,這是正向的轉變。


洪蘭與張曼娟的兒時閱讀記憶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以前我們小時候,都沒有書可以讀,」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日前在天下文化「閱讀仲夏夜」中分享,自己兒時對文字很渴望,但當時書很少,「現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難相信,那時我連報紙上的『警告逃妻』、『學生證遺失作廢』等告示,都會去讀!」

洪蘭一直到進了大學之後,才開始有較多的課外閱讀,「我爸爸建議我,要多看小說才能了解人生百態,他還跟我說,不要以為成績好就是有智慧,知識可以幫助謀生,但人生還是得有智慧。」洪蘭強調,能從課本裡面學的東西是有限的,主要的學習得靠閱讀。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作家張曼娟也回憶,童年時物質資源頗為匱乏,當時她的伯父家有訂報紙,會專程把副刊蒐集起來,裝訂在一起,每個月寄到張曼娟家。「那時我不認識字,但我記得,母親每次收到報紙時,總很開心,她會很仔細的打開、很認真的讀,有時還會讀給我聽,那是我對閱讀最初的啟蒙,」後來張曼娟的母親也與她共讀唐詩、水滸、三國等等,「如今看來,閱讀是我兒時最溫暖的回憶。」


閱讀三式:螞蟻、蜘蛛、蜜蜂式

這幾年成人新圖書出版量減,幾呈連續性下滑,學齡兒童出版品則增加,幼兒書增加更明顯。

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資深教師葉惠貞,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的螞蟻式、蜘蛛式、蜜蜂式三種學習類型,來說明不同層次的閱讀能力。
⊙「螞蟻式」的學習類型:閱讀的材料多元,但學習時只會將作者所說的內容照單全收,不假思索的記憶下來,不曾主動的思考、組織與內化,是一種「被動式」的學習。
⊙「蜘蛛式」的學習類型:閱讀時訊息經過系統化網絡的過濾,擷取有用的訊息。
⊙「蜜蜂式」的學習類型:擷取有用訊息後,經過消化吸收,變成有價值的訊息。

葉惠貞說,目前台灣校園內閱讀活動辦得熱熱鬧鬧,但多數仍停留在推廣「螞蟻式」學習的層次,「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直接從『螞蟻式』躍升為『蜜蜂式』,老師的責任就在於為孩子搭建過渡鷹架,也就是『蜘蛛式』的學習觸發。」她強調,透過系統化的閱讀學習,能幫助孩子進行有價值的閱讀,慢慢的,孩子就能釀出蜂蜜,提出創造性的個人見解或觸發。
延伸閱讀
平均8~10年不健康餘命、逾500萬長照費用如何準備? 專家建議:中年保險三原則,保費佔收入1成
平均8~10年不健康餘命、逾500萬長照費用如何準備? 專家建議:中年保險三原則,保費佔收入1成

2023-11-20

高齡探路》長照2.0中期盤點  地方找場地頭很大  明年底拚一學區一日照  逾百區沒著落
高齡探路》長照2.0中期盤點 地方找場地頭很大 明年底拚一學區一日照 逾百區沒著落

2023-09-13

拋長照4大主張!侯友宜「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衛福部這麼說
拋長照4大主張!侯友宜「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衛福部這麼說

2023-08-29

2025年的台灣,每5人就有1位65歲長者…「長照2.0六年總體檢」4大面向探討長照制度
2025年的台灣,每5人就有1位65歲長者…「長照2.0六年總體檢」4大面向探討長照制度

2023-03-12

活得久卻不見得能健康到死!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8.47年創新高 應買「長照險」補足保障?專家這麼說
活得久卻不見得能健康到死!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8.47年創新高 應買「長照險」補足保障?專家這麼說

2021-08-10